国培计划
首页 - 教师成长

博学不穷,笃行致远

         金秋九月,我有幸来到郑州师范学院参加“国培计划(2023)项目县新密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夜阑提笔,翻看自己密密麻麻的笔记,想起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卓然风采,心中荡漾。回顾金秋九月的国培,反观自身在师德修养、学科育人、教学能力、职业幸福感这四个方面收获颇丰。

一、提升师德修养,坚定职业理想信念

在国培期间,由教育部组织的2023年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会在郑州师范学院举行,我们有幸在现场聆听此次报告会。此次报告会的主题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报告会上,庞晓晓、杨渊、李军鹏、张泽旭、李亚波、董胜楠六位来自乡村学校的教师分享了他们的从教生涯、他们与乡村孩子共同的梦想与成长。聆听他们质朴而充满深情的讲述,深觉教师的平凡与伟大。回到工作岗位后,他们的事迹与话语总会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也将向他们学习,提升个人修养,努力追求矢志教育、爱教乐教、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无私奉献的崇高师德和高尚情操,做有温度有情怀的好老师。

二、聚焦核心素养,强化学科育人能力

在本次培训中,通过专家的详细解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让我对新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是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终身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二是新课标强调以素养为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新课标明确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三是新课标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新课标在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上,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

四是新课标加强指导性,强化教、学、评一体化。新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作为一线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出发,基于单元主题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适当拓展和补充教学资源来提炼文化内涵,从学生熟悉的传统节日、传统风俗等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进行探究和思考,增强学生文化体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三、增强专业能力,探索单元整体教学

在参加国培之前,我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只闻其名、未知其实。经过本次培训,我不仅对单元整体教学有了全面的了解,还能够将其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切实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专业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这里的单元是一个教学主题,由若干节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所组成。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节课相互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其知识、方法、态度等内容也集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板块,不能简单理解为单元就是“教材的单元”。一个教学单元应该有多大,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目标、内容、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确定。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我也会认真思考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的教学设计中叙写的学习目标是否准确,符合自己的学情;每个环节设计的活动是否有效;板书设计如何能呈现出文本的重难点以及吸引学生等等,这些都是在参加培训之前很少能考虑到的。

通过学习以及实践之后,我认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路径是这样的:

首先,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教材单元主题的引导下,通过整合教材板块,活动内容,练习内容和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进行的单元整体考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且其目的是尤为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实施结构化教学,提高学与教的质效。是个非常值得我们英语教师学习的优质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应用性的角度出发,摒弃了以往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将英语教学更加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

教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标准。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做到主题与话题之间的浑然一体,必然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不仅要按照教材表面设定的主从关系,更要挖掘教材内部单元与单课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更好地设计主题与话题提供更多的素材。我们要认识到教学的内容要基于教材的文本,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呈现的文本,更多的内容是隐藏在教材文本之下,具有内在的隐性联系。我们需要深层次地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相关的教学内容并选择出主要相连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间的联系,做到深层次的关系。

我们要明确设计思路合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通过文本再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单元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的可能比较散,而教师挖掘出来的内容显得更为零乱。如果直接让学生去学习是达不到我们预期的学习效果的。且我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与情境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文本再构,在单元整体与单课教学的体系内合理安排好学习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语境、话题、层次等逻辑顺序重整排列,就犹如一盘散开的明亮璀璨的珍珠一样,把它们用一根结实又好看的链子串起来,一定更有价值。文本再构也是如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学到用、从旧到新、螺旋式上升,既学习新内容又联系旧知识,既学习教材文本又整合文化内涵与生活实际。

在进行构建学习英语语境的设计时,可以借鉴组织结构学的相关知识。在设计时,用话题人物或是故事串联成并列式的设计;用主题——话题的结构串联成总分式的设计;用认识过程或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串联成递进式的设计等。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中散落的珍珠以主题——话题为线串联成美丽的学习链,丰富课堂学习的内涵与深度,打造多元内涵、多线性层次的课堂教学盛宴。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更好更快的使学生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之余应更多时间化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认真上好每堂课,有好教法才会有好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后,老师才真正意义上给了学生更多的成就感。此外,应多参加类似的教学研讨活动,并要做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与他们交流,对他们的生活多了解一些,争取与他们有共同话题,课上才能更好地引起共鸣。

单元整体教学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固定思维,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思维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对我们的要求也会变得更高,所以我们要必须系统的全面的研究课标内容,研究课本内容,研究单元内容,尽量多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分析单元教学之间的主次关系,对教学单元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在培训中的示范课例环节,我们观摩了来自郑州市惠济区和二七区两所学校的优秀英语教师带来的几节融合课,从中接触到了“英语活动学习观”这个名词,我们理解了学习目标的续写是可以按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三方面来叙写。在此之前,我还是按照三维目标来叙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的学习目标:

1.我会借助图片和录音,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朗读文本,并完成相应练习。

2.我会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抄写单词,并将句子补充完整;我会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所学句型。

3.感受中西方不同的用餐文化,并注意均衡饮食。

在学习之后,回过来再看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就觉得太过笼统,不够细化,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课文学习目的把握的不够精准,不够全面。下面是我在学习之后,对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A Talk Learn》学习目标的改写: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1.在看、听、说的活动中,获取、梳理对话中Sarah的爸爸喜欢的食物及饮品。(学习理解)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分角色表演对话;程度好的同学可以适当地增加语言,丰富对话。(应用实践)

3.根据文本提示创编新对话,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并进行展示。(迁移创新)

4.通过视频了解健康和不健康的饮食,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习惯,多吃健康食品。(迁移创新)

这就是通过培训老师们和两节示范课对于新版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解读,我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之后,我又读了吴熳老师写的一篇文章《用英语学习活动观来设计食物主题的课以及作业》。她说,教学是需要年龄的积淀的!

“如果以前教食物主题,10年前的我会教相关词组和点餐句型,再加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宝塔。(学习理解)”

“5年前的我,会加入食物分类,以及菜单设计,比如,给爸爸妈妈设计的菜单,和给爷爷奶奶设计的菜单,有什么不一样?(应用实践)”

“现在的我,在此之外,还可以加入食物背后的文化,对食品选择的升级,更健康,不反季,更低碳……(迁移创新)”

仔细想一想,确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看问题的视角也越来越广,就一个主题的内容,在不同时期,所设计的目标也会不同,她在迁移创新里面提到的食物背后的文化是我没想到的,很受启发。

总之,参加培训以后,专家们的轮番上阵,优秀教师的精彩课例,深入浅出的讲授,理论结合实际的呈现,让我渐渐的明白,“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学习迫在眉睫,研究如影随形,他们助力我再次起航。六年的教育教学生活,让我收获,让我困惑,给我经历,让我成长,其中滋味值得一辈子回味。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选择依然,尽管风雨兼程,必定坚定信念,为这份热爱的事业不断的前行!